氣體傳感器是一種可以將特定氣體體積分數轉化成對應可識別的電信號的轉換器,是氣體檢測儀的核心元件,也是一種將待測氣體的成份、濃度等信息轉換成可以被人員、儀器儀表、計算機等利用的信息的設備。
1、分類
氣體傳感器主要有五種技術路線,半導體、紅外、催化燃燒、電化學和光電離子;其中電化學氣體傳感器、紅外氣體傳感器和催化燃燒氣體傳感器是目前最常用的幾種氣體傳感器。紅外是智能氣體傳感器的重要載體,主要應用于暖通制冷與室內空氣質量監控、工業過程及安全防控監控;催化燃燒多用于天然氣、液化氣、煤氣、烷類等可燃氣體濃度檢測。
1、政策
隨著中國工業氣體的發展,對氣體傳感器的需求也相應增加,中國政府重視傳感器和氣體傳感器的發展,先后出臺多項政策從加強傳感器技術創新、設置技術研發獎勵、推動傳感器迭代應用等方向促進氣體傳感器的發展。
2、社會背景
物聯網的組織架構分為四個層級,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和應用層,其中傳感器處于感知層當中。感知層是物聯網的基礎,也是核心部分,傳感器獲取物理、化學、生物等信息,并將其轉化為易識別的數字信息傳輸至后端平臺進行處理、分析和應用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發展,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迅速,2021年物聯網產業規模為1.9萬億元,同比2020年上漲11.76%。物聯網的高速發展也將帶動氣體傳感器的發展。
1、產業鏈
氣體傳感器上游主要為電子元件、光學材料、探測器、貴金屬材料、精密加工等行業。氣體傳感器按原理可劃分為半導體氣體傳感器、電化學氣體傳感器、催化燃燒氣體傳感器、光學氣體傳感器等不同類型。根據用途,氣體傳感器可應用于環境監測、醫療等多個領域。隨著互聯網與物聯網的發展,氣體傳感器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智能移動終端等領域的應用突飛猛進。
2、下游情況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氣體傳感器下游應用領域主要為煤炭、石化、汽油站等,其中煤炭占比最重,占據了中國氣體傳感器下游應用領域14%的份額,石化占據了中國氣體傳感器下游應用領域13%的份額,汽油站占據了中國氣體傳感器下游應用領域11%的份額,其他領域占比62%。
文章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